摘要:習近平:保持戰略定力 應勢而謀|習近平|改革 ...
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的一些資料信息,下麵是(揚升資訊www.balincan8.com)小編整理的與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,一起來看看吧。
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的讀後感100字
我又複習了一遍《我的伯父魯迅先生》,再一次被魯迅先生為自己想得少、為別人想得多的精神和熱情關心培養青少年成長的品德感動。
文章中有這樣的一個情節:伯父談到《水滸傳》裏的人物時,我張冠李戴地亂說一氣,伯父笑著說:“還是我的記性好。”這句話實際上是批評“我”讀書不認真。讀到這兒,我想到自己也跟作者一樣看書囫圇吞棗。比如,有一次,媽媽要我看一篇文章,並做一做後麵的作業,我無可奈何地坐在椅子上看起來,不到幾分鍾我就看完了。媽媽在書上挑了一道問題考我,我半天不知道答案。媽媽說:“你看書不認真,答案就在書後。”從此以後,我讀書不再馬虎了
《我的伯父魯迅先生》讀後感
我又複習了一遍《我的伯父魯迅先生》,再一次被魯迅先生為自己想得少、為別人想得多的精神和熱情關心培養青少年成長的品德感動。
文章中有這樣的一個情節:伯父談到《水滸傳》裏的人物時,我張冠李戴地亂說一氣,伯父笑著說:“還是我的記性好。”這句話實際上是批評“我”讀書不認真。讀到這兒,我想到自己也跟作者一樣看書囫圇吞棗。比如,有一次,媽媽要我看一篇文章,並做一做後麵的作業,我無可奈何地坐在椅子上看起來,不到幾分鍾我就看完了。媽媽在書上挑了一道問題考我,我半天不知道答案。媽媽說:“你看書不認真,答案就在書後。”從此以後,我讀書不再馬虎了。
看到“伯父”關心女傭阿三的時候,我腦海裏呈現出了以前姐姐家的保姆形象。那個保姆很胖,叫小燕。以前姐姐不太喜歡她,經常給她製造麻煩,有時東西不見了也叫她賠。可有一天,我們一起出去玩時,小燕為了不讓姐姐被車撞到而自己卻受了傷,這時我才覺得小燕沒有想像中的那麽討厭了。後來小燕傷好了,可她不在姐姐家做了,我很傷心,以後我再也不能和她一起玩了。
讀完這篇課文,我知道了魯迅先生為什麽受人愛戴,因為他為自己想得太少,替別人想得很多,熱愛所有的人。我長大一定要做像魯迅先生一樣的人。
今天我們學習了周曄寫的《我的伯父魯迅先生》。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三件事,第一件事是我和伯父談《水滸傳》,第二件事是我和伯父談碰壁,第三件事是爸爸、伯父一起救助一位車夫。這幾件事給我的印象很深,讓我體會到了魯迅先生的品質。
第一件事主要講了作者讀書不認真,看《水滸傳》隻注意緊張動人的情節,伯父問作者,她就張冠李戴亂說一氣,伯父說:“哈哈!還是我的記性好。”這句話表麵上伯父是在誇自己的記性好,實際是在批評作者讀書不認真。我以前買書隻看封麵好不好看,再看插圖好不好就買下了,回到家一看,結果一點也不好看,讀了這個故事,我心裏感到愧疚。
第二件事是主要講了“我”和伯父談起了鼻子,“我”對伯父說“伯父,您跟爸爸哪都像,就是有一點不像。”伯父問:“哪一點不像呢?”作者說“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,您呢,又扁又平。”伯父說小的時候碰了幾次壁,把鼻子碰扁了。這句話表麵上是伯父碰壁把鼻子碰扁了,實際上是伯父與反動勢力做鬥爭時受到的殘酷迫害。
第三個故事告訴了我們要助人為樂。魯迅救了一個車夫,還給了他一些錢,魯迅的品質太高尚了。在幫助了車夫後文章中說“我”看到伯父的臉變得嚴肅起來。我對這句話不太懂,問了老師後才明白了。
因為魯迅先生為自己想的少,為別人想的多,所以得到很多人的愛戴。我要學習魯迅先生這種為自己想的少,為別人想的多的高尚的品質。
《我的伯父魯迅先生》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我們深深地為魯迅先生憎恨舊社會,熱愛勞動人民,為自己想得少,為別人想得多的偉大精神所感動。
魯迅先生是偉大的文學家,思想家和革命家。他原名周樹人,字豫才,是浙江紹興人。“魯迅”是他的筆名。
你知道魯迅先生還有哪些筆名嗎?他的筆名有什麽意義?為什麽用得最多的筆名是“魯迅”?
魯迅先生一生曾用過幾十個筆名,而且每一個筆名都是有深刻含義的。1930年他用得最多的筆名是“隋洛文”“洛文”“樂人”“洛”等。這些筆名都表示了魯迅先生對國民黨反動政府的嘲諷和蔑視。這是為什麽呢?原來1930年2月,魯迅先生和當時的進步人士發起成立了“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”,國民黨反動派立即加以迫害。國民黨浙江省黨部誣蔑魯迅為“墮落文人”,並秘密發出通知要逮捕他。魯迅先生毫不屈服,繼續寫文章抨擊國民黨統治的黑暗。他的文章像匕首、像投槍,刺中了國民黨反動派的要害,揭穿了他們的反動麵目。為了對敵人的誣蔑針鋒相對地進行鬥爭,他把“墮落文人”幾個字改寫成以上幾個筆名。由此可見魯迅先生是不怕“碰壁”的。
三十年代,為了戰鬥的需要,魯迅先生經常更換筆名,如“鄧當世”“鄧江”。浙江人讀“鄧”為“遁”。“遁”是逃走的意思,這暗喻避開當時反動政府的耳目進行戰鬥。魯迅先生的最後一個筆名是1936年時用的“曉角”,“曉”是指拂曉的意思,“角”是號角的意思,“曉角”表示他願作衝破黎明前黑暗的號角,為新中國的誕生而奮鬥。
那麽,魯迅先生是什麽時候開始使用“魯迅”這一筆名的呢?那是在1918年5月,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《狂人日記》誕生了。這是魯迅先生第一次用“魯迅”這個筆名發表文章。《狂人日記》以日記的形式記敘了一個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狀態。通過這個“狂人”的嘴,描繪了一個恐怖的人吃人的世界,深刻地揭露了在“仁義道德”薄紗掩飾下封建社會吃人的本質。號召人們起來推翻吃人的舊製度,體現了反封建的革命精神。《狂人日記》有力地鞭撻了吃人的封建製度和舊禮教,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。
後來,魯迅先生向朋友解釋用這個名字的原因。一是由於母親姓魯,二是由於周魯是同姓之國,三是取愚魯而迅速之意。他認為,自己比較笨拙,無論做學問或者幹事情,效率比不上天分較好的人。隻有更加勤勉,才能在一定時間內收到和別人一樣的效果。“魯迅”這個筆名不僅充分表達了魯迅先生對母親、祖國的熱愛,而且可以看出魯迅先生對自己時刻不忘奮力前行的嚴格要求。以後魯迅先生在《自嘲》中把自己喻為“孺子牛”正是這種精神的寫照。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